【瑞娴视野】文硕:音乐剧赤子与斗士

痛定思痛:中国戏剧改良运动的再次反思

李漁——中国剧史上一颗久被尘蒙的天王星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诗人--夏完淳(阿泰)

中国远古音乐鼎盛期何等辉煌(阿泰)

中国戏剧史开卷之作--九歌(阿泰)

-曲霓裳 千古绝响(阿泰)

滩簧与弹词的血缘亲 (阿泰)

沈如春:本色性情忆“水辉”

文硕:一代百老汇影像的中国背影

蔡元培:大同乐会郑觐文著《乐器图说》之序

杜麗娘的前世今生(阿泰)

怎一个“减”字解得?——与余秋雨先生讨教讨教加减剩除法则(无名)

秦淮八艳 女中豪杰读《许如辉【梅花曲】在四川发现》有感(无名)

元杂剧创造了中国音乐歌舞剧的巅峰一代(阿泰)

世界上最牛音乐剧出在乾隆朝(阿泰)

尼可罗·帕格尼尼

陈正生:郑觐文《中国音乐史》序的标点、评注

陈正生:郑觐文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郑觐文:《中国音乐史》序
  更 多...
南薇与杨华生(无名) 点击数:3921
  点击数:88

 

南薇与杨华生

 

(无名)

 

从网上得知杨华生前辈大殓,昨日下午3时在龙华举行,己是快近两点钟了。估计前去吊唁,时间太紧迫,恐怕来不及赶了。於是将说明书上他年轻时的英俊照片传至网上,以寄托哀思。传妥一看表,已是两点十分。想起南薇先生与杨华生往日情谊,决定还是去尽最后一份礼。一路上赶得汗流浃背,总算正3点抵达龙华。送花圈已送不进了。乖乖排在吊唁人群后面,向他老人家致哀告别一番。

                            

 

前去吊唁的群众很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都是在听着杨华生滑嵇,在笑声中渐渐送别自己逝去的年华。初夏的烈阳还真烤人。许多老人一面擦汗,一面抱怨冶丧委员会规格太低。只有一位副区长撑大旗,看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身价也不过尔尔。

去送别的粉丝大约三五千人。维持秩序的民警倒也不少。他们一个个态度和蔼,遇着老人搀扶一把,还不时叮咛一声当心踏级板高低。

等读完悼词,轮到群众吊唁,三十人一组进大厅向遗体告别,按礼仪讲,家属或杨华生先生的徒弟们应在一侧陪礼,但大厅内空荡荡不见向吊唁者敬回礼之人。只见王汝刚一人在厅外忙着为来宾签名。

 

我向他老人家三鞠躬,心里默祷着我代表南薇家人前来向他道别致哀,敬上馨香一瓣。瞻仰遗容时,感到这位被大家尊为“好好先生”的老人仿佛熟睡了一般,显得十分安详和从容。享年95岁高龄,无疾而终,称得上因果善报。

                                                             杨华生(前二排左1)南薇(最后排右5)

 

 

杨华生和南薇的缘份,伴随着滑稽戏从脱口秀汇总到滑稽戏定型全过程。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彼时,南薇因【梁祝】惹祸,被伊兵等一伙恶整。行政级别陡降四级,剥夺编导权,被贬至图书馆管管数十来本图书。试想,刚受过新中国第一任总理表彰接见的上海滩已负盛名的大导演,正值走马御街“春风得意马蹄轻”年华,难免趾高气扬,怎吞得下这口气?杨华生领衔的【大公滑稽剧团】在《活菩萨》客满两年辉煌之后,“杨、张、笑、沈、程、刘、俞” 拆档组建《大公》、《大众》两付团。杨华生不顾利害得失,毅然向南薇伸出援手,邀请南薇、韩义、朱铿组建【大公滑稽剧团】剧务部。南薇为“杨、张、笑、沈” 编导了十余部滑稽戏,与滑稽戏结下不解之缘。南薇人生谢幕之作,也是为【苏州市滑稽剧团】排的《时髦进行曲》

 

 

 

 

 

 

 

 

南薇为【大公滑稽剧团】执导了《拉郎配》《苏州两公差》,以及根据意大利喜剧家哥尔多尼名著改编的《一仆两主》等,最重要的是将严肃犀利的鲁迅先生小说【阿Q正传】,改编成暴笑终场,有点荒诞不经的滑稽戏。那是1956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上海推出两台戏。一台就是由杨华生主演,南薇编剧导演的【阿Q正传】。另一台由绍剧著名演员章艳秋(女吊) 十三龄童(男吊) 七龄童(跳无常) 主演鲁迅先生小说中提到过的《目莲戏》折子。曾轰动一时。

1960年前后,南薇从宁夏回上海,笑嘻嘻请他上馆子吃饭。席间只是话话家常,不谈戏。南薇心里纳闷,笑嘻嘻平时生活颇为节俭,怎么会无缘无故请他吃顿饭。隔天走过牛庄路【中国大戏院】,【大公滑稽剧团】正在上演【阿Q正传】,海报上编剧署名已改成“杨、张、笑、沈” 四人。回家后他苦笑自嘲“一顿饭吃掉一只戏” 。事后得知上海文化局已对他全面封杀,通告上海各剧团严禁请南薇排戏。这张海报实属无奈之举。

1980年前,杨华生想请南薇出山,带了一本《机器人》剧本让他看。南薇看过后,对杨华生说,《机器人》没“戏”,不如复排【阿Q正传】。因为南薇认为,杨华生塑造的角色形象,阿Q最为成功。之后便无下文。最近我在网上看到,《大公》80年演过【阿Q正传】,还得了奖,编剧名字既不是南薇,也不是“杨、张、笑、沈” ,而是两个陌生人。这就使我联想起,为什么在【上海越剧院】成立50周年大庆前夕,杨华生要写《忆南薇》这篇回忆录文章,并在他八十多岁高龄之际,不辞劳苦亲自将文章送至【上海越剧院】。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他自知年事已高,必须将老友南薇这段往事始末,还它个本来面貌。这便是杨华生前辈为人之道!不留口舌於身后,高风亮节,与某些大师人品立判高下。

 

杨华生《忆南薇》:

 

    忆南薇 杨华生文

 

(杨华生,著名滑嵇表演艺术家,已九十高龄。在上海越剧院院庆50周年时,他不顾已过“古来稀”的高龄,亲自将此文送至上海越剧院。真情实意,令人感动。)

 

刘南薇同志离开我们而去已经快3年了,我们都很想念他,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有胆识、而且卓有成就的好编剧、好导演。他所编导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和《孔雀东南飞》等名剧,从40年代起直到现在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今还不断在舞台上演出,在银幕和荧屏上出现,已成为优秀的传统剧目,是越剧艺术宝库中的精品;他在越剧发展和革新的历程中,起过不可泯没的积极作用。他的死,是戏曲界的一大损失,我们将永远怀念他,深深地怀念他……

南薇同志和我们滑嵇戏合作,是在1952年左右,那时我们“杨、张、笑、沈”与“程、刘、俞”合组的“合作滑嵇剧团”,演出《活菩萨》已达一年零九个月之久;合久必分,“程、刘、俞”另组“大众滑嵇剧团”,我们“杨、张、笑、沈”也另外成立了“大公滑嵇剧团”。当时的滑嵇戏还处於创业时期,还没有形成为一个正式的剧种,急待建立编导制度、排演制度、舞台制度和演出制度,我们“求贤若渴”,终于感动了南薇同志,他与韩义、朱铿等同志联袂加盟我们“大公滑嵇剧团”,组成了阵容较强的“剧务部”,废除了手工业方式的“幕表制”,建立了正规的排演制度,先有定字定句的剧本,然后再排戏。通过南薇等同志的努力,使我们剧团逐步正规化,剧种也因而从“雏型期”逐步转向“成熟期”,演出一批颇受观众喜爱的剧目《活捉》、《两夫妻》、《打得好》和《一贯道害人》等等,我们至今也感激南薇等同志的辛勤和功绩。

最使我们难忘的是1956年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时,南薇同志为我们编导了根据鲁迅先生原著改编的《阿Q正传》,推上了滑嵇戏的舞台,我们不能不佩服南薇同志的魄力与胆识,因为滑嵇一向是反映小市民生活为主,对演出鲁迅先生的原著,是连想也不敢想的。然而在南薇同志的再三鼓动和坚持下,《阿Q正传》终于上演,受到欧阳予倩、田汉、黄佐临等前辈的关注和鼓励,也吸引了不少知识界的观众,正如40年代在袁雪芬同志的支持下,南薇同志把鲁迅先生的名著《祝福》改编为《祥林嫂》一样,使越剧艺术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受到广大文化界人士的赞赏,也使越剧步入有全国影响大剧种行列。直到现在,越剧《祥林嫂》和滑嵇戏《阿Q正传》都已成为优秀的传统保留剧目,这不能不归功于南薇同志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功力。

南薇排戏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拆剧本”。所谓“拆剧本”,就是把整个剧本的结构拆散,重新组合,重新“搭结构”,重新“砌台词”。这种搞法在别的剧种是很少见的,也是行不通的,尤其是话剧,可是对我们当时的滑嵇戏,却刚刚正好。南薇拆剧本不是高兴拆就拆,而是当时有些剧本实在太平淡,缺乏喜剧因素,实在不像滑嵇戏,南薇才不得不拆,一经他七弄八弄,剧本“拆”得确实比原来要好得多,演员也心服口服,我们发现南薇绝顶聪明,点子多而且快,这说明他有才华、有胆识、见多识广,而且非常熟悉戏曲观众心理,也熟悉舞台,更熟悉戏曲艺术的创作规律。尤其难得的是他能很快熟悉演员的创造个性:谁出戏快,谁出戏不快,哪些演员只要“点到为止”;哪些演员却非“重捶”不可,他心中都有数。他善於“碾发诱导”,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在排演场中,他既不“盛气凌人”,也不“敷衍迁就”,他善於和演员打成一片,他跟谁都相处得很不错,因此,他的话演员容易听得进,演员有什么好点子,他也乐于采纳。因此,当一个戏树起来之后,很难分辨出哪些是南薇的创造,那些是演员的创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导演和演员共同创造的成果。因此,我们和南薇合作很默契,很愉快。

目前,整个戏曲界都处於低谷期,不太景气。越剧早已越过她的“辉煌项峰”,而滑嵇戏也不再是“全盛时期”,我们常常慨叹编导人才难得,我们更为失去南薇这样的好编导而痛惜。“闻鼙鼓而思良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友 情 链 接:
寒夜闻柝-中国民族乐派音乐家许如辉 | 上海无名 | 【作曲家许如辉】 | 【上海许如辉】 的视频 | 凤凰无名博客 | 中国戏剧网 | 中国黄梅戏 | 越剧南薇弟子 | 文硕:中国首席娱乐官 | 东方文献 | 许如辉女儿 |
版权所有:遗珠阁  地址:中国上海  手机:13564612407                          网站建设中国企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