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十三钗》好莱坞受挫
(无名)
《金陵十三钗》满怀信心想在好莱坞捧个小金人回来,由於受到日本投资的电影公司捣乱,再则由于美国影评人固有的惯性的歧视,落得个铩羽而归。好在票房价值不俗,张艺谋尽可坦然处之,不必为一时荣辱气恼。倒是要静下心来,为中国电影走势作一番深层次的思考!
中国电影的起步,实际上不比好莱坞晚多少时间,在默片及黑白片时代,中国也有许多佳作问世。由於政治上的原因,中国电影的发展史充满大起大落,致使我们已往的成就无法形成合理完整的经验总结,许多拷贝散失殆尽,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往事!
解放以后,我们拍过许多爱国主义题材的佳作,塑造了不少英雄人物形象。但后来又被人非议太政治化,人物形象“高大全!”缺乏真实性。
其实奥斯卡评奖绝对是讲政治的,获奖片不乏爱国主义题材,影片也塑造过众多“缺乏真实性”的英雄形象,为什么很少受人诟病呢?如“007” 式英雄,《加里森敢死队》,《野鹅敢死队》《空中监狱》….. 为什么这类英雄反复被克隆复制,观众不厌其烦,反而受到吹捧欢迎?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在他们塑造的西方英雄形象中,掺入了逗人喜爱的“痞子精神”,这使人物形象增加了厚重度和纵深度,人物性格更接近人性化,多采化。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一定真有此类型人物。近年来,李幼斌主演的《亮剑》;文章主演的《黑豹》获得大家的喜爱,走的就是这条道道。张艺谋也跃跃欲试,他拍的《金陵十三钗》塑造了十三位风尘女子英勇赴难,舍己救人的另类视角,来诠释“南京大屠杀”如此严肃的主题,用的是好莱坞电影惯用手法,偏生奥斯卡评委不买账,小金人告吹,也不是不可思议的结果。风尘女子人物形象过于单薄,刻划得不够丰富多彩,性情各异,也是致命内伤,怨不得别人!当然也不必批评张导,那个时代的风尘女子,一颦一嗔,一举一动,他是不可能见过,尤其秦淮河上风情,不能凭臆想去临摩,不要太难为大导演了。
十三钗没有入围最佳外语片的角逐,不用感觉脸上无光。我觉得现在影视圈里的名导名演太在意奥斯卡的红地毯了,有的甚至连户口也迁往洛杉机。奥斯卡成了电影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这反映我们某些电影人太过於急功近利,显得太浮躁浅薄。
这又使我想起出品数量惊人的印度电影。宝莱坞的电影人当然也向往奥斯卡的红地毯,但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印度人口也超过十亿,是美国人口的五倍!国内有足够的江河湖海供他们的畅游,供他们施展才华!显得很淡定,很悠然。韩国虽小,大长今们也可翻江倒海,在全世界掀起阵阵“韩潮”,令人刮目相看。日本的“大河剧”拍的多是历史剧,拍得十分认真。一场在历史上仅有几百人诸侯国之争的杯水微澜,被拍得如此惊心动魄,波澜壮阔,部部成为经典!他们也没有刻意去追求媚俗的“穿越”和“戏说”。尤其令人钦佩的是宫崎骏的动画片,他不模仿迪斯尼的风格,终于自成一家,成为世界级的大师!我希望我们的电影人要静下心来,多视角地观摩他国成功的经验!踏踏实实做好自身的功课,拍好你的电影,十三亿人口的市场连好莱坞的制片商都垂涎三尺,我们自己为什么不珍视呢?只要你拍出好片,不用你去金砖敲门,你也一定能登上世界艺术的顶峰!
至于国家,你放宽美国电影份额不碍事,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家里人的创造积极性。好莱坞的烂片也很多,国产片虽有不足,但有可观性也不少。我们有世界上为数最多的艺术院校,人材济济,不缺一流演员。拍不出好片,板子应打在政府身上!文化产业不光是搞产业“烧钱”,或是“赚钱”,而是要想以此树立起怎样的国家形象,这才是成败的关键!搞改革,要改掉什么,革掉什么,都不是用豪言壮语能搪塞了事的!必须改在骨节眼的点子上,革在骨节眼的点子上,这个“骨节眼的点子”你看准了没有,说透了没有?如果改的,革的都不在“准点子”上,文化强国只不过是句足不着地的空话,一切都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