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如辉红色经典《刘胡兰》全剧录音
(许文霞)
2010-7-10
(时值中年 — 许如辉百年诞辰日 — 网上首发)
…………………………
沪剧《刘胡兰》
(沪剧《刘胡兰》说明书,上海沪剧网,编导曲主演等信息被截,望上传者见贴能提供详细说明书)
作曲:水辉(许如辉)
改编:刘谦,曹世泉
导演:陶雄
上海勤艺沪剧团乐队 主胡黄海滨
刘胡兰:杨飞飞。母亲:顾秀玲。村长:丁国斌,徐大胡子:赵春芳,王本固:毛羽
(一九五五年出品)
…………
今天是中国民族乐派音乐家许如辉(1910.7.10——2010.7.10)百年诞辰纪念日,特网上发布他的沪剧音乐代表作——《刘胡兰》。
沪剧《刘胡兰》,是部很有意思的作品,也是许如辉1955年的作品。当年,发韧于歌剧,全国各地多剧种移植和搬演了《刘胡兰》。又鉴于刘胡兰是一位全国皆知的少年女英雄,1947年毛泽东曾为她之死而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所以各家演出团体都不敢怠慢,全力以赴。
正是如此年代和背景,许如辉创作了红色经典——沪剧《刘胡兰》。几十年后,他还放不下心头,将该剧列为自己戏曲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可惜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事关沪剧《刘胡兰》的许如辉创作谈。
沪剧《刘胡兰》,也是血腥文革中极少数几本未被找岔批判的许如辉作品之一,否则,从搞笑的批判口号背后,倒也能读出实属的精华,就譬如今日作伪证而当年“打砸抢”者,66年在江湾五角场批斗许如辉的《为奴隶的母亲》是为杨飞飞写黑曲,其实,这批变色龙是在变相承认,许如辉的《为奴隶的母亲》音乐实在经典,终使杨飞飞竖子成名。
在下,以非行家但诚为音乐爱好者的角色,谈些我的听乐感想:
1、这是许如辉一部歌剧化的沪剧音乐。是他1951年提出“沪剧要走民族歌剧化的道路”后的沪剧音乐革新的实践作品。可重点关注剧中,十余首歌剧风格的合唱曲,以及非传统沪剧的民族化的仿歌剧音乐的旋律,这可在第六场(被捕——母亲送银针箍前后),第七场(母女会——刘胡兰还银针箍前后)中发觉……,其他场次还有很多,稍后补充。
2、民歌小调或许如辉新创民歌小调的进入。如第六场开场,刘胡兰用国语演唱的一曲老歌即是。
3、一洗先前(1952)沪剧《白毛女》被董源等剽窃的屈辱,把本该属于自己而被夺走的创作成果再夺回来,放入风格类似的新作品中!这就是许如辉在《刘胡兰》中对沪剧“流水版”的旋律革新,以及新颖的哗啦啦嘹亮般的高耸入云之箫笛为主的“流水板”配器手法,如第一场(陈大伯与刘胡兰对唱《双双军鞋真轻巧》)和第三场(刘胡兰唱《人是铁,饭是钢》)!
4、创作了大量动人的新唱腔。如第二场中为刘胡兰设计的反阴阳新腔《奶奶的话一句一句似刀割》,以及随后的快板慢唱《革命好比长江水》,尤其是前段,十足代表了许如辉沪剧音乐风格之韵味。此外尚有第七场母女对唱的“基本调加音”,三角板过门音乐的革新等等,可参阅其他《刘胡兰》点评,不再赘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创作《白毛女》和《罗汉钱》音乐时,许如辉就为沪剧引进了大量动人的新曲调,这是邵滨荪白纸黑字和报章欢呼的。随后几十年,根据剧情、角色和演员的嗓音特色,许如辉又对沪剧曲调作了无以计数的颠覆性革新,可说率性而为,即兴就改,易如反掌。为什么于他是如此容易呢?因为许如辉早在1949年进沪剧界之前,就是民乐功底极深的国乐家了,满腹古典音乐曲子及近代“江南丝竹”!鉴于沪剧音乐根基相对还是比较薄弱,于是他就动手嫁接起来。近闻有沪剧票友兼懂音乐者议论说:“听来听去,还是过去勤艺沪剧团的音乐较有特色,含有江南丝竹的味道”。这的确有一种因“江南丝竹”而引起的因果关系!本着对许如辉负责,我欣然接受票友的观点!
至于沪剧《刘胡兰》中其他音乐元素,譬如许如辉让刘胡兰唱老歌,该老歌是否带有山西风味,抑或就是刘胡兰家乡云周西村一带的民歌,我就不甚了然了,诚望网友和行家考证,补白。
(写于许如辉百年诞辰日——2010-7-10)
————————————————
[相关阅读]:
。许文霞:重听父亲沪剧音乐《刘胡兰》
。许如辉沪剧《刘胡兰》—— 革命好比长江水
。许如辉《刘胡兰》精选——“ 妈妈要坚强”,兼议”妈妈“顾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