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滨忠和郑梅萍
(2010-07-06 04:51:29)
袁滨忠和郑梅萍,这两个人八竿子打不着!
别先来说我啊----有一条是非常相似的。
都在文革中惨死,都十分年轻。本来应该前途无量的,却断送了青春。
袁滨忠,爱华沪剧团台柱,袁派创始人。这个袁派还是他身后才被承认才被推崇至今已广为流传的一个流派。
还是钱浩梁那个李玉和的前身呢。
他太太袁太倒是姓郑,可和郑梅萍不沾亲不带故吧----没听说没调查没搜索。
郑梅萍是姚念媛的独生女儿,在《上海生与死》里有关于她的身世。
袁滨忠被说成是用一条围巾自尽的---可在一位爱好沪剧的工人作家写的小说《申江夜曲》里明确地表示怀疑:这样一条围巾怎么能上吊自尽呢。
郑梅萍的死那是好些人亲眼目睹的----从国际饭店高层跳楼自杀。有人亲历者说那是一个极其优美的跳水动作。
香消玉殒。----老戏里的常用词。
惨绝人寰。----《父子恨》里的词儿。
这儿来插上一段《三国演义》。
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回至馆驿,孔明曰:“景升欲以荆州付主公,奈何却之?”玄德曰:“景升待我,恩礼交至,安忍乘其危而夺之?”孔明叹曰:“真仁慈之主也!”正商论间,忽报公子刘琦来 见。玄德接入。琦泣拜曰:“继母不能相容,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怜而救之。”玄德曰: “此贤侄家事耳,奈何问我?”孔明微笑。玄德求计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亮不敢与 闻。”少时,玄德送琦出,附耳低言曰:“来日我使孔明回拜贤侄,可如此如此,彼定有妙 计相告。”琦谢而去。 次日,玄德只推腹痛,乃浼孔明代往回拜刘琦。孔明允诺,来至公子宅前下马,入见公子。公子邀入后堂。茶罢,琦曰:“琦不见容于继母,幸先生一言相救。”孔明曰:“亮客 寄于此,岂敢与人骨肉之事?倘有漏泄,为害不浅。”说罢,起身告辞。琦曰:“既承光顾,安敢慢别。”乃挽留孔明入密室共饮。饮酒之间,琦又曰:“继母不见容,乞先生一言 救我。”孔明曰:“此非亮所敢谋也。”言讫,又欲辞去。琦曰:“先生不言则已,何便欲去?”孔明乃复坐。琦曰:“琦有一古书,请先生一观。”乃引孔明登一小楼,孔明曰: “书在何处?”琦泣拜曰:“继母不见容,琦命在旦夕,先生忍无一言相救乎?”孔明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去。琦告曰:“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 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孔明曰:“疏不间亲,亮何能琦出,附耳低言曰:“来日我使孔明回拜贤侄,可如此如此,彼定有妙 计相告。”琦谢而去。 次日,玄德只推腹痛,乃浼孔明代往回拜刘琦。孔明允诺,来至公子宅前下马,入见公子。公子邀入后堂。茶罢,琦曰:“琦不见容于继母,幸先生一言相救。”孔明曰:“亮客 寄于此,岂敢与人骨肉之事?倘有漏泄,为害不浅。”说罢,起身告辞。琦曰:“既承光顾,安敢慢别。”乃挽留孔明入密室共饮。饮酒之间,琦又曰:“继母不见容,乞先生一言 救我。”孔明曰:“此非亮所敢谋也。”言讫,又欲辞去。琦曰:“先生不言则已,何便欲去?”孔明乃复坐。琦曰:“琦有一古书,请先生一观。”乃引孔明登一小楼,孔明曰: “书在何处?”琦泣拜曰:“继母不见容,琦命在旦夕,先生忍无一言相救乎?”孔明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去。
琦告曰:“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 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孔明曰:“疏不间亲,亮 何能
关键的一句就是“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也就是王文娟越剧《孟丽君》里所说的“小杖受大杖走”的意思。
郑梅萍本不是属于体育界人士,她是电影制片厂青年演员也不是文艺黑线人物。只为她母亲是“郑念”,于是灾祸降临到她头上。也因为她年轻漂亮,兴趣广泛,参加过划艇队。就被上体司那些流氓头头看上了抓起来关在国际饭店上体司大本营。
据分析就是免受侮辱,从女厕所窗口跳下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可惜啊,据说有人劝她和她男朋友(在那本书里也有介绍)一起外出串连,走得越远越好。怕什么,过上一阵子再回来!
最近看了袁太声泪俱下(这也是《清风歌》里的词儿)的控诉。原来,袁太也劝丈夫出去躲躲。千万不要投身虎穴。
善良的人们啊,真的是太善良的了。
结果,异常宝贵的,人生只有一次的生命就这么白白地断送了。
忽然想到著名作家张贤亮写的血泪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那里面的右派分子为了躲避文革迫害潜入深山老林的故事----
还有,跑到那个海岛上去的国民党残兵败将不是多少年之后摇身一变都成为上宾嘉宾贵宾了吗。
假如,只是假如,假如他们没跑的话,其中多少人会枪毙呢;又有几个能像杨振宁的老丈人(哦,前老丈人---现在人家有新的比他自己年轻得多的老丈人了)是一个有福之人呢。
命运啊命运,命运真的有时候不可捉摸。
假如袁滨忠活着,沪剧的面貌兴许不会像现在这样;假如郑梅萍活着,她的母亲临终时这个亲生女儿一定守候在身边送终-----
可是,这世界上并没有可是。
请记住,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诸葛亮的这句引言。
也请记住,王文娟为孟丽君和皇甫少华辩解的那句“小杖受大杖走”。
那样没头没脑地打过来,欲置人于死地的情景,不走干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