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重睹《陈化成》
许文霞
(原载《上海戏剧》2006年第10期, 此为修改本)
(陈化成,江南水师提督;1776—1842)
征服过无数观众, 远涉重洋而来的世界著名音乐剧《悲惨世界》、 旋风一阵后,早已在金碧辉煌的上海大剧场落幕,班师回朝。吸引了八万观众的奔奔跳跳的《猫》, 亦向上海市民行完告别礼,收拾皮箱,打道回府了。然而, 关于“悲惨世界”和“猫” 的话题, 仿佛并不怎么了断:场面大,音乐美,演员棒,剧组的管理机制令人一赞三叹……, 纷纷扬扬“叫好又叫座”的誉美声浪中,《音乐之声》、《剧院幽灵》等其他海外剧目,紧罗密鼓,一台接着一台……。《悲惨世界》等外国音乐剧旋风,引起我的却是另类关注:拥有千百万观众的上海,为何产生不出周游世界,巡演寰宇的好戏?哪怕是一台?继而又思忖:何日能在上海戏剧舞台上重睹沪剧《陈化成》?
何日重睹沪剧《陈化成》的意义,兴许还不仅于此。
上海的国际声望和地位,日趋强大; 上海已产生了市花白玉兰; 上海该不该有一批固定的剧目,天天演、月月演、年年演,成为强国强民、爱国爱市、 迎纳八方来客,常年盛演不衰的好戏呢?倘若要评选代表上海精神的好戏,沪剧《陈化成》是绝佳的候选剧目之一。因为沪剧就是上海戏, 唯一代表上海乡土城市文化特色的戏曲剧种:而陈化成又是属于上海的历史名人。不妨让我和广大的戏曲观众,齐来回忆当年沪剧《陈化成》的问世和演出盛况。
一九五九年,为了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上海市勤艺沪剧团隆重推出新编历史剧《陈化成》。该剧首任编剧是刘谦和马达,后有金人和水辉加入。导演商周与刘谦。音乐设计水辉。 陈化成一角,由神形皆备,唱做俱佳的著名沪剧演员赵春芳扮演;骄横跋扈的两江总督牛鉴,由演技派毛羽担纲;渔村姑娘玉莲,由沪剧表演艺术家杨飞飞分饰;加上其它可圈可点的甘草演员:以及至今不坠的“勤艺风格”乐队成员的漂亮伴奏,众志成城,铸成了一台好戏。
陈化成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原籍福建厦门,作战绕勇,人称“陈老佛”。 一八四二年,英国殖民主义出于商业利益考量,与中国侵吞民脂民膏的官商勾结,意图长期霸占我国通商口岸,倾销鸦片。为抵御外辱,励精图治,反鸦片战争全面爆发。老将陈化成奉旨,从厦门北调上海,委为江南水师提督,看守长江门户吴淞镇。最后,陈化成与两广总督林则徐、虎门提督关天培、以及新近挖掘出来的福建金门总兵江继芸齐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铁骨铮铮的民族英烈。为报家卫国,与英抗衡,关天培挥刀击敌,寡不敌众,血溅金门;江继芸在南部海疆厮杀, 不幸重伤,投海殉国: 六十七岁高龄的陈化成则坚守东海岸吴淞镇,弹尽矢绝,战死炮台。
沪剧《陈化成》,取材于“上海地方志”,剧作家们根据寥寥数页的文字记载,以及民间传诵的“陈老佛”故事,创作了一出满台生辉的好戏。沪剧《陈化成》更承担了史学家的任务,挖掘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了不的民族英雄。陈化成的业绩,就是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传遍上海,引起各界重视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陈化成》在上海献演时,就是剧坛盛事,好评如潮。 沪剧《陈化成》又是一出化费不匪的大戏,单是演员的道白,就被训练成一口韵白,后因文革爆发,《陈化成》被迫停演。可幸的是,当年演出的《陈化成》全剧录音,被保留了下来。其中一出折子戏《海塘夜巡》,九十年代还在舞台演出,制有录像。至于赵春芳在《海塘夜巡》里的唱段“老夫海塘来夜巡”,民间戏迷中更是传唱得如火如荼。
“音乐是戏曲的半壁江山”, 沪剧《陈化成》根基扎实,可长演不衰,正在于这部戏的音乐‘古典铿镪、荡气回肠’,极富特色。 该剧音乐摆脱了戏曲音乐仅为演员伴奏的陈规,而是充分戏剧化、旋律化和民族化。撇开唱词和对白,《陈化成》音乐就能完整地叙说陈化成的英勇故事。
沪剧《陈化成》的作曲水辉,本名许如辉,是中国民族音乐家。他的民乐功底非常深厚,早在3,40年代的上海和重庆,就谱写了《永别了我的弟弟》、《卖油条》、《缝穷婆》等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创作过《新胡茄十八拍》、《壮志千秋》、《寒夜闻柝》、《木兰从军》等民族交响乐和音乐剧。而戏曲音乐《为奴隶的母亲》、《家》、《妓女泪》和《龙凤花烛》等,也出之许如辉手笔。 沪剧《陈化成》音乐既保留了江南沪剧原有调儿的韵味和悠扬,又吸收了京剧曲牌的豪迈和雄壮,更借鉴了西方爵士乐的鼓点与节奏。因此, 沪剧《陈化成》音乐,可视为许如辉寄情戏曲,抒发中国古典民族音乐情怀的力作。著名沪剧演员宋小琴曾评说道:“沪剧比较都是小市民听的,沪剧能够唱《陈化成》,气势磅礴,它使整个沪剧改变了面貌。” 作曲家许如辉根据京剧曲牌惯例:正面人物发兵用“泣颜回”, 反面人物用“风入松”,为《陈化成》剧中正反两个人物陈化成和牛鉴,设计了蔚然不同的主、副旋律。大剧一开场,音乐就先声夺人。作曲家按《将军令》的手法,让两支唢呐,吹出高昂激越的“陈化成”主旋律;密如雨点的清脆鼓板声紧,则紧随其后, 藉此掀开了历史上硝烟弥漫的一刻,烘垫出陈化成奉调上海前夕,英夷进犯,吴淞口岸面临的严峻局势……。
我有幸观摩过沪剧《陈化成》。那是六十年代初期, 勤艺沪剧团在上海俆汇剧场公演。 陈化成“壮烈捐躯” 的场景,最后时刻唱出的“吴淞有我陈化成”,可与屈原的“天问”媲美,一直在我脑海中定格着,挥之不去。赵春芳当年四十来岁,正处于演艺生涯的颠峰期,用真嗓发声,唱来苍劲有力,韵味十足。许如辉为赵春芳设计的“吴淞有我陈化成”唱段,借鉴了著名京剧演员麒麟童(周信芳)的叫板唱法,并将陈化成主旋律融化其中。每句唱词结束,撼天震地的气氛音乐紧随其后,旋律声浪似排山倒海,音乐的感染力相当强烈。“吴淞有我陈化成”,由赵春芳以递进式重复唱出四次,抒发了老将陈化成:“ 吴淞有我陈化成,誓死保卫我海疆!”的豪迈之情。
最后时刻到了,在古典悲壮的鸣奏声下,陈化成身居舞台中央的炮台上,手执银光锃亮的宝劍,怒指英夷,吼出“ 头可断、血可流、 士可杀、志不可夺! 兵勇们,跟我冲啊!”的最后誓言,不幸中弹, 加上大炮劣质突然爆炸,壮烈殉国。众将领和吴淞镇村民见状,,齐声呼喊:“ 陈大人!”副官和兵勇们悲愤填膺,朝着装备精良的敌营挺进,格斗博杀,浴血奋战……
雄壮激昂的管弦乐和打击乐混声交织中,两支唢呐又吹响了,“陈化成”主旋律再起……
《陈化成》剧终了,絳红色的帷幕徐徐合上;演出大厅,雀然无声,观众深陷沉思,情绪久未平伏;所有的钟表都停摆了,停留在1842年6月16日那一刻。良久,人们才从历史鏖战的硝烟中折回,剧场中爆发出如雷掌声,此情此景,我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在浓缩的两个半小时内,沪剧《陈化成》的音乐、唱段、情节、表演、打斗、布景……,绘声绘色地重现了鸦片战争发生在上海的一幕, 为 “民族之魂” 陈化成竦立了一座历史丰碑,这正是祖国戏曲艺术恢弘所在啊!
睽违四十年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于千禧年之夏,重播了沪剧《陈化成》,此举既让市民欣赏刚劲挺拔的赵派唱腔,品味许如辉浓墨重彩、古典悲怆的戏曲音乐,重温五十年代上海戏曲舞台的繁荣昌盛,也告诫市民,欢乐的日子,是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大清将领陈化成,就是其中最可歌可泣的一位!
为让陈化成英名与日月星辰共存,陈化成伟绩为千世万代颂扬, 陈化成纪念馆已在上海宝山临江公园永久性地建立了;陈化成塑像则高耸于长江口岸吴淞地;老将陈化成的故事,已越挖越深;英烈陈化成的图书,也愈出愈多:陈化成任职过的宝岛台湾,民众至今无法忘怀;陈化成长眠厦门的墓地,已升格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今年6月16日,是陈化成殉国164周年,而舞台剧《陈化成》依然静谧地躺在地下,无人理会…… 须知,沪剧《陈化成》是迄今唯一艺术形式,讴歌民族英烈陈化成的啊!我想,建造上海大剧院的初衷,绝非仅仅为外国艺术团体来沪交流提供场所吧。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它更是中国360余种戏曲奇葩之一,其本质是一种民族歌剧。而西方对歌剧( OPERA) 的定义,已有相当的共识:“歌剧是由管弦乐队伴奏的歌唱戏剧艺术,一种音乐、诗歌、戏剧、舞蹈的复合体;音乐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必须营造出整部戏的特色和戏所要表现的基调。”
戏曲与歌剧,本是同根生的并蔕莲。中国戏曲也是由“管弦乐队伴奏的歌唱戏剧艺术,一种音乐、诗歌、戏剧、舞蹈的复合体。音乐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萌生年代,抑或受民众欢迎程度,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产生于意大利)是一脉相承的。 而戏曲、歌剧、舞剧和音乐剧,实为同宗。如果淡化对白,强化音乐,中国戏曲完全能打磨出具中国特色的音乐剧来。比之平地而起的生涩苦造,依据中国戏曲天然浑就、深植民间的曲牌来创作音乐剧,显然要容易得多。作曲家采摘曲牌,再围绕剧情谱写出原创性、旋律化、够份量、主题鲜明,超越戏曲的音乐语汇,就能产生一部部深受普罗大众(不论国人或外国人)欢迎的优秀音乐剧(含戏曲和歌剧)来。
中国音乐剧从中国的民歌和小调中吮吸养料,基于同理。“只有民族化,才能世界化”,这是一条屡试不败的经典定律。
如果秉承现代思维观念,运用先进制作手法,配备大乐队对音乐旋律的重新合成,沪剧《陈化成》不会比《悲惨世界》、《音乐之声》等外来音乐剧逊色;沪剧《陈化成》也极具潜质走出国门,以其东方情调的历史、人物、音乐、表演、 服饰、故事,征服世界!
有感于此,我不得不呼唤:作为第一步,何日能在上海大剧院舞台上,重睹我们优秀的民族悲壮剧——沪剧《陈化成》?
——————
相关阅读:
1、许文霞:悲壮历史剧--- 沪剧《陈化成》
2、許文霞:許如輝與中國戲曲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