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娴视野】文硕:音乐剧赤子与斗士

痛定思痛:中国戏剧改良运动的再次反思

李漁——中国剧史上一颗久被尘蒙的天王星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诗人--夏完淳(阿泰)

中国远古音乐鼎盛期何等辉煌(阿泰)

中国戏剧史开卷之作--九歌(阿泰)

-曲霓裳 千古绝响(阿泰)

滩簧与弹词的血缘亲 (阿泰)

沈如春:本色性情忆“水辉”

文硕:一代百老汇影像的中国背影

蔡元培:大同乐会郑觐文著《乐器图说》之序

杜麗娘的前世今生(阿泰)

怎一个“减”字解得?——与余秋雨先生讨教讨教加减剩除法则(无名)

秦淮八艳 女中豪杰读《许如辉【梅花曲】在四川发现》有感(无名)

元杂剧创造了中国音乐歌舞剧的巅峰一代(阿泰)

世界上最牛音乐剧出在乾隆朝(阿泰)

尼可罗·帕格尼尼

陈正生:郑觐文《中国音乐史》序的标点、评注

陈正生:郑觐文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郑觐文:《中国音乐史》序
  更 多...
许文霞:沪剧《为奴隶的母亲》与作曲家许如辉 点击数:3024

 

沪剧《为奴隶的母亲》与作曲家许如辉

 (许文霞)

 (原载《上海戏剧》,2003年1期)

(作曲家许如辉与杨飞飞)

     去年2月15,16两日,北美《世界日报》连载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沪剧今昔》.内有如下一段文字:

    “沪剧就是上海戏,在上海,观众最多的戏并非京剧,而是越剧与沪剧.沪剧中很少悲旦,勤艺沪剧团的杨飞飞是唯一以演悲剧人物出名的.她的《卖红菱》,《为奴隶的母亲》,《茶花女》,《妓女泪》都曾名噪一时,久演不衰.在《妓女泪》中,她有八段独门设计的委婉而低沉的曲子十分感人.这就是沪剧史上有名的《杨八曲》”.

     这些曾经轰动上海滩,蜚声海内外的《为奴隶的母亲》,以及沪剧史上有名的《杨八曲》等剧目的悲情音乐,均由著名的戏曲音乐家水辉所制.

     戏曲音乐家水辉,本名许如辉,浙江嵊县白沙地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其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流行歌曲,有声电影作曲家.去年4月,作曲家陈钢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老歌名典》中,列出了许如辉小传,并收录了他的流行歌曲代表作《永别了,我的弟弟》,《卖油条》和《女权》.

     上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中期,许如辉是国乐大师郑觐文先生主持的我国第一支民族交响乐团,上海大同乐会的演奏员.他长期担任33人大乐队《国民大乐》中的打击乐手,以及7人合奏《春江花月夜》中的古筝演奏员.这些演出纪录,30年代均由明星影片公司制成过电影.

     1926年,许如辉创作了第一首歌曲《四时吟》,该支歌后来由夏佩珍灌成唱片,进入歌曲流行领域.夏佩珍是中国默片时代著名的武打影星,拍摄过16集《火烧红莲寺》,当年正红得发紫.1929年,许如辉在上海吕班路蒲柏坊136号(今重庆南路30弄内)成立《子夜乐会》,弘扬民族音乐,继续创作流行歌曲,最终成为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词曲家之一.继《四时吟》后,许如辉还谱写了《永别了,我的弟弟》,《搁楼上的小姐》,《卖油条》,《缝穷婆》,《俭德歌》等一大批平民歌曲.这些歌曲由江曼莉,余静,夏佩珍,包庸珍,潘云云, 汪淡淡等中国早期播音歌星,在静安寺百乐门歌舞厅,以及永生,合组,李树德堂等民营电台唱红,又经音乐家任光协助,被百代,丽声,胜利等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发行至全国,流传到东南亚一带.

     1931年,许如辉21岁时,加入张石川主持的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成为中国有声电影第一位基本作曲.在明星公司7年,他为洪深,张石川,程步高,欧阳予倩,徐欣夫,李萍倩,徐卓呆等编导的《香草美人》,《女权》,《劫后桃花》,《桃李争艳》,《生龙活虎》,《翡翠马》,《兄弟行》,《清明时节》,《梦里乾坤》等名片作曲.此时,影星胡蝶,顾兰君,顾梅君,谈瑛,叶秋心,朱秋痕,谢添等,是演唱许如辉电影歌曲最多的人.影后胡蝶一直尊称许如辉是她的音乐师.

     在明星影片公司其间,许如辉还谱写了大量民族器乐曲,尤其是他在1935年创作了中国民族交响乐《壮志千秋》和《新胡茄十八拍》.据上海《申报》报道,《壮志千秋》在上海公开演奏过,时间是1935年10月14日,地点是上海召开的招待全国运动会参赛选手的游艺大会上.据国内音乐史研究学者考证,《壮志千秋》将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族交响乐.1935年的上海《申报》上,另有数则消息,报道许如辉还积极筹备以《子夜乐会》64人大乐队编制,公开演奏《新胡茄十八拍》.

     1937年,日寇入侵,上海沦陷,明星公司被大火烧尽而关门歇业,许如辉撤离上海,投奔大后方重庆.在重庆8年,他曾任职重庆中央广播电台,谱写了《寒夜闻柝》,《原野牧歌》,《忆别》等器乐曲;并为何非光编导的电影《东亚之光》;以及郭沫若的《屈原》和《棠棣之花》,欧阳予倩,贺孟斧编导的《忠王李秀成》,冒舒湮,袁丛美编导,秦怡主演的《董小宛》等话剧作过曲.1945年5月1日,许如辉在重庆抗建堂和银座,推出他亲自编剧作曲,苏怡和陶金导演,杨薇主演,连满33天的大型抗战音乐剧《木兰从军》.

     40年代重庆时期,许如辉还谱写了《大同之声》,《大同乐》,《伯仲曲》,《欢乐乐章》,《凯旋乐章》等大量民乐曲,以及24章节的《国家典礼乐章》.

     抗战胜利后,许如辉回到上海,受聘于柳中浩主持的国泰影片公司特约作曲,为徐欣夫导演的《吕四娘》,杨小仲导演的《钗头凤》和《十步芳草》,谱写了影片插曲和音乐.

     1950年,经夏衍和黄源介绍,许如辉进入华东文化部戏曲改进处任音乐专家,与陶雄,蒋星煜,袁斯洪,徐以礼等文人共事.在华东文化部期间,许如辉还担任华东越剧实验剧团的音乐教师,为袁雪芬,吴小楼主演的越剧《柳金妹翻身》,《借红灯》任音乐设计(与陈捷合作).1952年,许如辉正式从华东文化部调入上海戏曲界,开始了他30余年的戏曲音乐全职生涯,在为中艺沪剧团筱爱琴,邵滨荪主演的《白毛女》,《罗汉钱》作曲时,启用了笔名水辉.沪剧《白毛女》音乐,获得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1952) “红花奖”.

     在上海沪剧界,许如辉与杨飞飞合作时间最长.杨飞飞几乎所有的成名作,均由许如辉担任音乐设计.是许如辉独具匠心的古典音乐旋律,烘托出杨派唱词腔细腻,醇厚,悲凉的特有韵味,给上海观众留下了大量经典唱段.《杨八曲》,《梨花落,杏花开》,《一轮明月挂中央》,《不要哭,我的小星星》, 《碧绿枝叶鲜红花》等段子,直到今天,依然在上海民间和戏迷中传唱.除了《卖红菱》,《为奴隶的母亲》,《茶花女》,《妓女泪》外,许如辉的戏曲音乐作品还有《家》,《龙风花烛》,《王魁负桂英》,《陈化成》,《两代人》,《白鹭》,《红菱记》,《劈山救母》,《南海长城》等.若论社会影响,则非感心动耳的《为奴隶的母亲》音乐莫属.

     沪剧《为奴隶的母亲》,根据柔石同名小说改编,鞭挞了二十年代初期,中国南方(浙江)一度盛行的典妻制度,1954年首演于上海黄河路上的明星大戏院.该剧由水辉(许如辉)作曲,黄海滨(已故)和陈锦坤担任主胡乐师.杨飞飞饰春宝娘,丁国斌扮张根生,赵春芳演温秀才,赵素英饰沈大娘,赵燕华演温妻.丁国斌离团后,张根生由毛羽饰演,沈大娘由顾秀玲担纲,温妻由宋小琴扮演.这几位性格演员,个个演技精湛.而杨飞飞诠释的春宝娘,凄凉悲苦,感动了数代人.

     沪剧《为奴隶的母亲》整出戏,既无豪华布景,又无亮丽服饰,剧中人物有名有姓,除了”根生,春宝,春宝娘”一家子,便是”温秀才,沈大娘,黄狼叔,阿章嫂”等旁人,全部人物加起来还不到十个,完全是一出乡土化的农民戏,但却是上海戏曲舞台上满台生辉,被反复上演次数最多,最优秀的沪剧保留剧目.该剧最高纪录,曾连满9个月.如今,沪剧《为奴隶的母亲》已上演50年,超过千余场了,单剧中小春宝的扮演者,已前后换了10位.

     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指派导演叶高,前来担任《为奴隶的母亲》舞台剧的导演,准备日后搬上银幕.许如辉对全剧音乐再度润色.无奈,因文革运动日渐逼近,上海文艺界”山雨欲来风满楼”,拍摄计划中途夭折.90年代初,上海音像公司出版过3卷装的沪剧《为奴隶的母亲》,收录的正是音乐最精采的1962年舞台演出实况.

     沪剧《为奴隶的母亲》这出农民戏之空前成功,除了演职人员的忘情投入外,许如辉(水辉)创作的音乐,实居功厥伟.作曲家摈弃了戏曲音乐仅为演员伴奏的陈规,以谱写歌剧音乐的手法,使全剧音乐充分戏剧化,旋律化,民族化.《为奴隶的母亲》的音乐内涵,丰蕴异常,甸厚深沉,作曲家娴熟地揉合了《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楚歌》等中国古典曲风于其间,他还亲自写就20余首合唱词和合唱曲,作幕间过度,贯穿全剧,以让观众的情绪保持高昂.许如辉首创为沪剧演员的大段清板唱段,谱写长篇气氛音乐,这种作曲手法,后被行家称之为”基本调加音”.如《为奴隶的母亲》中,春宝娘和张根生一段《典妻》的对唱:《我也不能埋怨你》,即为”基本调加音”的实例,这些充盈了民族风味的间奏曲,是可作为管弦乐单独演奏的.又如《为奴隶的母亲》第四场《离别》的音乐,从开场到结束,绵延不断,前后长达四十分钟,极为感人.而第八场春宝娘《回家》的音乐,同样催人泪下.每次公演,剧场座无虚席,观众唏嘘哭泣.沪剧《为奴隶的母亲》的音乐,折子戏,和春宝娘的唱段《补衣裳》,《扎鞋底》,《回家路上》,一直是戏曲演唱会的保留节目,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许如辉的多年合作者,直至今日,都以尊敬的语气,盛赞他,怀念他,并对沪剧《为奴隶的母亲》的音乐,作过高度评价:

    “《为奴隶的母亲》每个音符,都是水辉(许如辉)用”血”写成的.”

     沪剧《为奴隶的母亲》的编剧金人,主胡乐师陈锦坤先生在缅怀作曲家时,异口同声认为:

    “许如辉对各地民歌很熟悉,对浙东农村山区的贫困生活,体会非常真切.他写的气氛音乐很独特,对戏曲贡献很大,音乐是大师级的.”

      看过沪剧《为奴隶的母亲》的观众,不在少数,他们一定记得当年演出时的轰动情况.

      遗憾的是,一生为平民讴歌的许如辉,自己的一生,却坎坷异常,不幸成为现代文化史上遭埋没的倒霉音乐家之一.但许如辉生前早有预感:

     “历史是不会被抹煞的.”

     如今,跨世纪悬案总算”拨云见日”.2001年11月20日,北京中央文化部召开了纪念黎锦晖先生讨论会,被批判了几十年的流行歌曲话题,首次在学术会议上提起.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乔建中先生特别指出:

     “这不是简单针对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20世纪,特别是在世纪之初,进行文化启蒙的过程中,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估问题.”

     这场讨论会的纪要,已由李岩先生整理成文:《冬来了,春还会远吗?》,迅速在中国音乐界一级刊物,北京《中国音乐学》2002年第1期发表出来.同期刊物中,还登载了另一篇长达2万余字的学术论文,全面阐叙了作曲家许如辉创作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始末,这在一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事.一个珍重历史,缅怀前辈,景仰音乐家的文艺复兴时期,即将来临.

     尽管许如辉已故世十余年了,诚如上海著名剧作家傅骏先生所言:

    “这样的人,这样的丰富人生,这样的艺术经历,这样的作曲成就,他应该是不会被遗忘的,也是不能被遗忘的.”

     而今,又喜见海外侨民抒发了对江南沪剧情有独钟,对悲剧名作念念不忘之情,可预料,被深埋的作曲家许如辉和他所有的音乐作品,破土而出之时,为期不远了.

     这位在上海文艺舞台耕耘了一个甲子,一度轰动社会的流行歌曲《永别了.我的弟弟》的词曲家,沪剧《少奶奶的扇子》的剧作家,戏曲音乐《为奴隶的母亲》的作曲家,不是旁人,正是我的慈父许-如-辉(水辉).

                                                            

 
友 情 链 接:
寒夜闻柝-中国民族乐派音乐家许如辉 | 上海无名 | 【作曲家许如辉】 | 【上海许如辉】 的视频 | 凤凰无名博客 | 中国戏剧网 | 中国黄梅戏 | 越剧南薇弟子 | 文硕:中国首席娱乐官 | 东方文献 | 许如辉女儿 |
版权所有:遗珠阁  地址:中国上海  手机:13564612407                          网站建设中国企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