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个大题目(上)
——遗珠阁紫砂物语(四十九)
(阿 泰)
我国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这个纯草根式的宝藏,自生自灭绵延数千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的正统文化: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程朱理学、诗词文赋……怎么也论不到杂剧传奇、小说俚曲!
不是一本《录鬼簿》,元大都的众多才华横溢的戏剧家事迹,可能全部泯灭於史:
没有臧晋叔编了部《元曲选》,恐怕足以与莎士比亚并驾齐驱的元大都戏曲的鼎盛时代的历史便无法得窥全豹;
没有王国维、陈寅恪、郭沫若、郑振铎、钱杏邨、赵景深……一大批有卓见的学者罄毕生精力大声疾呼,小说、俚曲、传奇、弹词的地位便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没有一本《金瓶梅》,谁能了解明代市民生活状态究竟是个什么状况;
没有一幅《清明上河图》,谁能想象古汴京的繁华盛景?
…………
民间艺术亦然,皮影、木偶、年画、石窟、曲艺杂技、地方戏曲……那一样不是国之瑰宝,它包涵着多深多厚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解放初期,有党的“双百方针”正确引导,我们挽救了一大批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这历史的功勋,功在千秋,无可估量!
今天,一个昆曲偶然获得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明遗产的名列,一窝风“申遗”跟进队伍前仆后继,好不热闹,有这点精力物力,为什么不去做点扎扎实实的整理、发掘、护持、发扬光大的工作?东西还没有死透透,申请什么保护“遗”产的名头?真是白日见鬼了!而且这么多人热衷此道,丝毫察觉不出个中荒谬之症结所在!这种形式主义、於事无补的荒唐举动,为了表彰自己的政绩,一而再、再而三地祭起这杆破旗,非但突出不了你的政绩,只能说明你工作的无能,荒谬无知,岂有它哉!我看要降降温、歇歇脚了!
讲了许多题外话,而且已近牢骚,牢骚太甚也无济于事。打住吧!
遗珠阁人一开始就从民俗文化中寻找适宜紫砂雕塑创作的题材。只有属於自己民族独有特有的艺术风格,从内容到形式,都属於中华民族的,才有可能傲然立足於世界文化长廊。这一基本理念,一开始,遗珠阁人就有清醒的认知。
第一件民俗类题材取材於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
这幅画巧妙地用“莲”和“鱼”两件实物的谐音,点了《(“莲”)连年有余(“鱼”)》的题。是中国的特殊谐音形成的构思手法,相当传统。该作品的作者是刘锡洋。
第二件作品是《和合二仙》。也是刘锡洋作品。
《和合二仙》在民间长期流传源远流长,其真正内核,即是“和合”二字,“和谐合群”是中华民族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和美德,这一道德观念早已渗透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活版印刷字体中的一个“和”字,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穿透力和震撼力,就不难想象追求和谐和平的生活美景,正体现出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和理想!
和合二仙,是民间传说中的“爱神”。他们不像丘必特手持弓箭射“爱心”。他们拿的物品,倒也有讲究。那荷花是“花开并蒂”之意,盒子是象征“好合”的祝愿,而五只从合内飞出的蝙蝠,则寓意着“五福临门”,一切皆是大吉大利。
实际上和合二仙确有其人,他们生於唐代,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德,寒山和拾德都是和尚法师。寒山是个诗僧,写的诗属於荒诞派一族。他曾隐居在天台山寒岩,故名寒山。寒山的诗写得很美,但脾气性情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庙中对空啸傲,口吐狂言,和尚们都说他疯了,他也不当一回事,笃悠悠傻笑而去。他在国清寺当过厨僧,与寺中的另一位和尚拾德一见如故,情同手足。拾德是个苦命人,刚出世便被父母们遗弃在荒郊野外,幸遇天台高僧丰干化缘路过,将他带至寺中抚养成人,起名“拾(得)德”,在天台山国清寺受戒为僧,派至厨房干杂活。寒山初到国清寺,他常将一些余羹剩菜送给寒山吃,贫贱之交,亲密无间。寒山和拾德在佛学、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常一起吟诗赋对,后人曾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唐,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好利普明塔院出任主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为推崇他二人和睦友爱精神。清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封拾德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正言顺仙界登位,扬名千秋。所以崇尚和平博爱、和谐共荣,早已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华表!
继刘锡洋之后,《和合二仙》几度作为主题创作,同样广受海外同胞赞赏。
曹瑞强 作
另一个题材是《鱼跃龙门》。
潘向阳 作
古代知识份子,以“秋闱中举,金榜题名,帽插宫花,走马御街”为最高人生追求。千万学子,就像鲤鱼逆流而上,争跃龙门,跃过龙门,鲤鱼化龙,功成名就,“大登科接小登科”,封妻荫子,这是唯一一条封建社会知识份子的登天之路。现在也不是吗?那一位父母不想望子成龙?六岁不满,急乎乎要儿女们学钢琴、学英文、学拉丁舞、学小提琴……幼稚园的门口,经常见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校门外等接小孩的人群,高档房车也已寻常可见。所以这个主题也颇受欢迎!
遗珠阁紫砂物语(50)http://www.yizhuge.com/yztw2.asp?ID=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