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南薇巧遇黄定慧
七十年代未,南薇惊魂未定,去湖北黄石散心探亲。他有个亲侄女刘秀娣在黄石某医疗单位当护士。正巧刘秀娣有位同事母亲,刚从秦城监狱平反住在女儿处养息。她即是黄慕兰。这位令人尊敬的革命老人文学修养极高,能诗能文,古道热肠。两人相遇,意气相投,谈诗论文,几成莫逆。当听到南薇遭遇时即愤然不平,她说中宣部首长她都很熟,便亲自带领南薇上京申诉。这便是铁案翻身的唯一原由。
黄慕兰前辈和中宣部的掌门,都是老一辈革命家,对组织规矩必须严遵。明知当年处罰南薇太为过分,可以立刻纠正。但还是十分尊重地方,让上海再提报一份撤消处分报告,然而由中国作家协会出面,恢复了南薇中国作家协会会藉。这两份申请报告一来一去整整让南薇熬过了二十五年受逼迫的艰难岁月。
所以南薇沉冤得白,与上海一点关系都没有!全凭黄慕兰前辈一臂之力,挽转狂澜。
黄慕兰前辈一生,充滿传奇色彩。是位值得人敬仰的革命老人。
老人原名黄彰定,字淑仪,又名黄定慧,出身于湘中名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的父亲亲黄颖初,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期间著名的浏阳三杰之一(另二杰为谭嗣同、唐才常),曾任长沙岳麓书院主任教习,是谭嗣同、黄兴、蔡锷等儿子的老师。她就读於长沙周南女校,这个学校,培养出一批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学生,如向警予、蔡畅、杨开慧、丁玲等。
黄慕兰前辈一生有过四段不寻常的婚姻。第一段婚姻纯属包办。男方是典型的富二代式的纨绔子弟,抽鸦片,打丫鬟,有些不可理喻。结婚一年不到就逃出来了。
第二次婚姻介绍人是董必武、瞿秋白,丈夫宛希俨时仼《民国日报》总编辑、国民党市党部宣传部长,他也是共产党员。他们俩就在1927年“三八妇女节”登报结婚。就在这一年三八节那天,武汉举行了几十万人的庆祝大游行,国共两党的名流,像宋庆龄、柳亚子全部到场, 19岁的黄慕兰,就是这次数十万人大会的主席。1928年宛希俨在赣南领导暴动时牺。
第三次婚姻是在1928年底,与时仼中共中央委员贺昌,经周恩来批准,两人正式结婚。当年黄慕兰赴上海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秘书,兼机要交通员,并成为中央特科成员,在周恩来、康生、陈赓、潘汉年、李强的领导下工作。不久,贺昌调往中央苏区,担任了中央红军的总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牺牲。
第四次婚姻是在1933年,陈志皋正式向黄慕兰求婚。党组织认为,在当时复杂的白色恐怖背景下,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合,很可能会打开新的工作局面,黄慕兰于是听取了组织的意见,与陈志皋结婚。
就在这段时期,黄慕兰干出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为党避免了两次几乎是灭顶之灾。
第一件事:智救关向应。关向应是我党早期杰出领导人,1931年4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上海领导全国工联工作的关向应在闸北地段寓所被捕。他当时化名李世珍,被捕时身份並没有暴露。
幸好当时负责中共地下党保卫工作的顾顺章正在汉口,对此并不知晓。顾顺章在汉口被捕,随即叛变。这个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不仅供出了中共地下党中央几乎所有的机关以及领导人的地址,还将关押在国民党监狱中身份尚未暴露的领导人都逐个指认了出来,当时在狱中的恽代英就是被他指认出来而牺牲的。 营救迫在眉睫,情况非常危急。周恩来找到黄慕兰,要她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救出关向应。黄慕兰分析再三,便向法租界的大律师、她的密友陈志皋提出,要求会会陈志皋的父亲陈其寿。
这个陈其寿可不简单,他在法租界会审公廨当了18年的刑庭庭长,在上海司法界可说是一言九鼎的人物。
当见到黄慕兰后,陈其寿对她很有好感,主动提出要收她为“过房女儿”,并要她担任自己几个女儿的家庭教师。
随着交往的加深,黄慕兰取得了陈其寿的信任,于是陈志皋便向父亲提出了请求,说是黄小姐有一个远房亲戚叫李世珍,被当局误抓了进去,现关在龙华监狱,是否能通融一下。陈其寿一听,很爽快地答应帮忙。
数天后,陈其寿让陈志皋出面请龙华监狱的典狱长到陈家吃饭,同时将黄慕兰也叫了来。就在饭桌上,陈其寿将这件事讲了,并在介绍黄慕兰的身份时,称她为自己的“过房女儿”。典狱长将放人的事一口答应了下来。
但此后,关向应却迟迟未能被放出。这时党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向忠发的叛变。好在他还没来得及把关向应招出来,就被蒋介石枪毙了。虽说有惊无险,但周恩来担心夜长梦多,再次要黄慕兰加紧办理。黄慕兰只好又一次来到陈其寿家中,委婉地催促此事。
听说自己干女儿的事迟迟拖着未办,陈其寿非常生气,于是又把典狱长找来质问,典狱长说是姓李的书记官不肯放人。陈其寿非常了解此人爱好,让陈志皋拿了自己的信,又封了2斤上好的烟土去找李书记官。于是在龙华监狱关了近半年的关向应终于被放了出来。
营救成功后,欣喜不已的黄慕兰和陈志皋一道,亲自驾车到龙华将关向应接了出来,并在东方旅馆包了房间替他接风洗尘。不久关向应便受中央派遣去了湘鄂西苏区,担任了湘鄂西苏区的军委书记兼红三军政治委员,后任红二方面军总政委、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等要职。
第二件事担任营救部长。
1931年,黄慕兰调任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1933年奉命脱党,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等特殊身份为中共工作,参与了“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香港文化名人大撤退等重大行动。
鲜为人知的是,黄慕兰是第一个将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叛变的消息传递给中央的人,使周恩来等得以及时的转移,使当时的党中央机构避免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1931年6月22日下午,法租界大名鼎鼎的律师陈志皋与热恋之中的黄慕兰一起去看电影,因时间尚早,便找了一个咖啡馆坐了下来。两人刚刚坐定,又有一人推门而入。来者叫曹炳生,租界当局的法语翻译。他和陈志皋是同学,一见碰到了熟人,便径直走了过来。
老同学相见,聊天的内容自然很随意。曹炳生感慨地说:“志皋兄,我哪有你这么清闲,陪女朋友出来喝咖啡。今天一早,巡捕房捉了一个共产党的大头头,50多岁的样子,湖北人。他酒糟鼻子金牙齿,一只手只有4个手指头。这个人架子蛮大,但一点没骨气,还没用刑就什么都交代了……”曹炳生坐了片刻,没聊几句,就站起来说:“我要走了,当局马上要派人来巡捕房,办理引渡手续。”说罢,向黄淑仪笑了笑摆摆手,便匆匆离去,消失在人海里。
言者无意,听着有心。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黄慕兰一直低着头,喝着咖啡,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脑子里却在紧张地思索着:50多岁的湖北人,他会是谁呢?等曹炳生一走,她便借口头疼,电影不看了,让陈志皋将她送回了家。一到家,她便打电话通知了刚刚接任中央特科工作的潘汉年。不一会儿,潘汉年就走了过来。两人关起门来将在上海工作的湖北人一个个排起队来……
“会不会是总书记向忠发?”话一出口,黄淑仪自己也吓了一跳。
“对,是他。”潘汉年站了起来:“他年轻时为了戒赌,将左手指砍去了一个。那我就走了!”说罢,潘汉年就跑了出去。
周恩来接到潘汉年的密报之后,立即搬家,住进了四马路上的都城旅馆。中共地下党的其他成员也纷纷转移了。
曹炳生说的那个叛徒确实是向忠发。自从1931年4月担任中央保卫工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叛变以后,形势变得非常严峻。经中央决定,担任总书记一职的向忠发要到江西中央苏区去工作,为了安全,临走以前周恩来特别安排他搬到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和自己同住,同时一再关照他不能外出,更不能在外过夜。谁知6月21日夜里,向忠发从小沙渡路寓所溜了出来,到姘妇杨秀贞处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到顺风车行要车,被人认了出来,刚抓到巡捕房就扛不住了,做了可耻的叛徒……
为了查实向忠发的叛变,周恩来一面派内线进一步打听,一面派特科红队的队员在小沙渡路他的寓所附近埋伏、侦察。当晚,只见一队特务,押了一个人用钥匙打开了他的寓所又搜查……周恩来的住所只有三把钥匙,除了周恩来与邓颖超外,另外一把就在向忠发的手里……向忠发叛变被确认,一场巨大的灾难,就在黄慕兰的机警报信后化解了。
1955年,黄慕兰涉入“潘杨案”之中,于6月初在上海被捕。此后二十多年,她数入秦城,出狱后又多次上诉,一直没有结果。直到1980年,在老战友邓颖超的帮助下,她的冤狱才得以平反。她著有《黄慕兰自传》,记述了党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
周恩来曾经将黄慕兰称为“党的百科全书”,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则认为“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黄慕兰一生波折,甚至经历了多次牢狱之灾。这其中两次是被国民党关押,而最长的那次则是解放后,受潘汉年案牵连,两度入秦城监狱被监禁的十七年。
“一缕幽香,万般情意,沁入柔肠千结。回忆北伐扬鞭,年少风光卓绝。壮志豪情报国心,如荼火热。抛家出走忘朝夕,挥剑誓除荆棘。
世间事,自多曲折。肝胆照,同仇巾帼。救死抚伤,神驰先烈。强敌崩溃,人民欢悦。又谁料风波再涉。感明镜,鉴我无私,还我本来清白。”
这是黄慕兰老人在其出版自传时写的一首诗词。也是老人对自己传奇一生形象概括。(“又谁风波再涉”即指潘汉年牵连案。)
西子湖畔,柳丝依依。110岁的黄慕兰老人,仍然精祌充沛,关心时事,每日必看<新闻联播>。在党的90诞辰日当天,这位中共历史上的传奇女子也特地写下祝诗:
“九十风光祝贺忙,荣归四海庆安康。
政策开明歌盛世,继承伟大发光扬。
科学增收人民喜,敬老慈幼德泽长。
和谐社会增互慰,共产主义寿无疆。”
落款为“穆兰黄定慧于杭州西湖”
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青春长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