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来剧场小试锋芒
南薇进大来剧场应该在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春。该年五月三日,南薇编导的《雪地孤鸿》正式上演,共演出两周。
在此以前,姚鲁丁(于吟) 、韩义(洪钧) 、老大哥吕仲、高个子蓝明(沈默),均早於南薇成了袁雪芬立志越剧改革的先行者。
早期绍兴文戏又称的篤班、小歌班,演的全是“路头戏”。 所谓“路头戏” ,是指没有剧本的幕表戏。老戏师傅根椐所演戏文剧情,分成场次、角色出场先后、演员该做什么,列成幕表,贴在上场门一侧。演员根据老戏师傅——早期原始导演,分配的角色在侧幕边候场,等待把场子的师傅叫唤上场。至於到台上说些什么,唱些什么,都无文字剧本,全凭自由发挥。当然有许多幕表戏也有“肉子” 唱词,这些“肉子” 几乎都从弹词作品摘录而成,这些“肉子” ,也就成师傅们不肯轻易授受的压箱底的看家本领。师傅口口相传的还有一种放在任何戏里皆为可用的通用唱段,老艺人称其为“赋子” ,如什么“街坊赋子” 、 “观灯赋子” 之类 ,这些便是旧戏班的教科书。早期的越剧演员,依据这些手段,可以日日为观众唱不同的戏文而应付自如。
所谓有“肉子” 的传统老戏,譬如《何文秀》、《梁祝》、《碧玉簪》、《珍珠塔》、《二度梅》、《盘夫索夫》、《双珠凤》、《沉香扇》,几几乎都有弹词本子踪迹可寻。地方戏与这些弹词作品都有割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血缘关系。袁雪芬早期演出剧目一天换一本,都是此类剧目。
进入大来剧场后,袁雪芬开始了她的改革实验。姚鲁丁是始作俑者的越剧编导,他在1942年率先编导了《古庙冤魂》、《情天恨》、《断肠人》、《蛮荒之花》、《人海飘航》;韩义编导了《雨夜惊梦》(与蓝明合作) 、《乱世佳人》;吕仲编剧的有《侠骨柔肠》(蓝明导) 、《家庭怨》(与姚鲁丁合作编导) 、《燕归巢》(蓝明导) 。从此开启了越剧演出有剧本可循的时代。
雪声纪念刊31页
南薇踏进越剧圈的开卷之作是《雪地孤鸿》。由袁雪芬、张桂莲、陆锦花、徐天红、吴小楼、戚雅仙、赵雅麟、刘雅君等“雅”字辈演员分别扮演。
《雪地孤鸿》是齣悲剧。故事是说明朝末年,黄河泛滥成灾,难民冯国忠率女雪娘南下投亲郑家,缙绅郑逸民之子剑平与雪娘早有婚约。剑平继母闻冯家遭灾,顿起毁约之念,欲将其侄女周姣贞嫁与剑平,剑平拒不应允,弃家出走。等冯雪娘父女到了郑府,剑平却已他去。无奈囊空如洗,又遇贫病煎熬,风雪交加,父女二人困於徐州客店一筹莫展。恰遇剑平也寄寓客舍,两人蓦地重逢,悲喜不已。剑平将雪娘携回家中。谁知有恶少吴文豪,垂涎雪娘美貌,假冒剑平之名,修书诱引雪娘花园密会,岂料信使小童误投书信送与姣贞,两人相会丑态百出,遂联手设计陷害雪娘。剑平中计将雪娘逐出家门。待剑平悔悟追至雪地,雪娘已命赴黄泉。
故事剧情虽然有些俗套,但也还曲折离奇,1943年5月3日至16日,尽管演了两个星期,南薇的处女作也与其他同行早期作品身世相仿,应该说还是波澜不惊,没有引起很大轰动。
《雪声纪念刊》上,是这样介绍该剧的:“雪地孤鸿是南薇先生的早期作品,但是他在这齣戏中却又有了新的尝试,故事是最受人欢迎的悲剧,对於唱词特别修饰,清雅如诗,但是结果呢,南薇先生他说:‘我以后要改变作风了’ ,原来他写的唱词只能入目,不甚悦耳,观众不易接受。话虽如此,词句到底是美丽的。”
戏曲唱词是要通过演员的演唱,唱给观众听的,当时还没有幻灯打字母的手段,这与案头文学诗词大有区别。它应该是让人一听就明白,要雅俗共赏,切忌佶屈聱牙,艰深难懂。这里有一个适应和磨合的过程。通过这一实践,他逐步对戏曲的规律,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美丽的唱词,是值得记上一笔的。且看:
第四幕中一段唱,押的是家花韵。
雪娘(唱) 春城无处不飞花, 残花飘落到郑家。
虽然公子待我好, 他心似真又似假。
我本是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什么朝朝暮暮受折磨, 凤飘鸾泊在天涯。
行过花街玉栏斜, 又只見桃红柳绿来相映,
红杏枝头多枝芽, 片片梨花呈银霞,
我非桞絮随风狂, 缘何桃李把东风嫁。
第六幕中一段唱,押的是中东韵。
雪娘(唱) 一年易过又秋风, 处处园林尽落红。
晚来风雨摧残急, 百日芳华一夜空。
深园静,影憧憧, 雪凝露滴浸晓风。
薄命佳人馮雪娘, 无日不愁眼常红。
远离关山千里月, 孤影蕩漾似飘蓬,
日如三秋肠九转, 命比雪地一孤鸿。
但见那滿园景色多变幻, 触目凄凉添愁衷;
但见那落叶飘零皆摧残, 漫地花絮逐秋风;
但见那碎玉堆砌蓬莱岛, 残珠抛纍兜率宫。
可怜那,惜花人儿添惆怅, 翻来翠袖掩玉容。
轻将残花收拾起, 三尺青塜葬残红。
古来薄命惟奴最, 花命浅薄与奴同。
既然花命难久长, 春来何必放艳红?
雨打风摧无数劫, 曇花一现泡幻中。
花骨虽死有侬葬, 未知谁来葬阿侬?
雷
雪声纪念刋33页
时隔三月,南薇又推出了他第二部作品《天上人间》。根据世俗小说《济公传》中李修缘削发为僧故事改编而成。虽然也演足两星期,却乏善可陈。
为越剧改革拔得头筹,从而真正奠定越剧改革基础的,是南薇为袁雪芬写的新编历史剧《香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