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青年报:警惕“沉没的声音”爆炸 点击数:841

 

警惕沉没的声音爆炸

 

201105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5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在互联网上引起好评。文章寄语当今官场:以政府之力,维护弱势人群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往往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从这个角度看,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

 

   网友盛大林在博客中称赞,文章有味,为言;接地气,达天听,让人微言轻的底层民众感到欣慰。沉没的声音如果得不到倾听和回应,就有可能导致矛盾的激化,甚至演变成爆炸的声音。天涯网友于是乎认为,需要反思的是,我们这个社会过于忽略甚至压抑了弱势群体的诉求和声音,冤情和怨恨情绪缺少宣泄的渠道。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放大他们的声音,增强他们在这个社会继续生存下去的信心?胡星斗教授曾经警告说,要警惕强势集团欺压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滑向边缘群体,边缘群体中的绝望者可能沦为暴力群体

 

   这是人民日报评论部系列文章关注社会心态的收官之作,此前4篇是《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和《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天涯社区推出天涯观察指出:面对太多群体性事件,执政者该如何处置,确实考验其政治智慧。当百姓心死之际,就是惨剧发生之时,前车之鉴,血迹斑斑。若政府能够及时倾听到那些沉没的声音,同时,能切实解决网民所反映的问题,惨剧一定能避免。

 

   新浪微博网友坦言:要做到真心的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其实,说穿了,就是执政者一方面对自己有无信心,一方面是对自己管理下的黎民百姓有多少信任而已。网友言朔感叹:党报这次发声振聋发聩,真要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构建利益表达机制,比任何时候都要急迫。网友平凡旅程2010”相信:要让沉没的声音被倾听,重要是表达管道的铺设、通畅和制度化,为此需切实加大民意、公共理性在基层选举中的分量

 

   参选人大代表须循法律轨道运作

 

   近日,知名网友李承鹏、五岳散人(姚博)等在网上宣布参选所在社区人大代表,在微博客上引发热议,《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于建嵘教授在微博客上议论:这是公民按照法律规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通过适当的宣传引导,让更多的公民了解自己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积极行使宪法规定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利于社会政治发展;但此事不宜娱乐化炒作。所有宣布参选的网友公布真实姓名、年龄、户籍所在地等与选举资格有关的资料。网友平平之民批评道:喊几个口号就要参选的人,是不是真把民主看得太廉价?请证明出你是否有能力、值得大家信任。另一位网友平国实提醒:直接选举由县区、乡人大选举委员会主持,且受县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如何提供个人信息并向选举委员会推荐自己和向选民介绍自己等一系列法律程序,并非打横幅、喊口号般简单。网友棍客补充说,还要防止有些人娱乐起哄

 

   网友一地鸡毛空间建议:有条件的人先从竞选自己小区的业委会委员开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先学会解决最基本的事儿,再尝试解决广众的事儿

 

   越南国会选举引关注

 

   522日,越南举行了5年一度的国会选举,由6200万名选民直接选举国会这一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决定权和监督权。这次选举差额数较大,从827人中选出500人,还出现了十几名自荐候选人,候选人须公示个人财产。选举结果,越南共产党牢牢掌握了国会的控制权,媒介称之为一项执政党可控民主实验

 

   王占阳教授在财新网表示:越南民主化推进有一定惯性,党内对民主原则有某种尊重和敬畏。网友翔雕相信:公权需要公众监督,否则就滥用公权为私用。北京海淀区网友称:这是一种基于社会安全性的探索,越南人对历史的发展有考虑。网友小红妹说:越南的民主肯定层次太低,毛病特多,但重要的是——它已经开始了。

 

友 情 链 接:
寒夜闻柝-中国民族乐派音乐家许如辉 | 上海无名 | 【作曲家许如辉】 | 【上海许如辉】 的视频 | 凤凰无名博客 | 中国戏剧网 | 中国黄梅戏 | 越剧南薇弟子 | 文硕:中国首席娱乐官 | 东方文献 | 许如辉女儿 |
版权所有:遗珠阁  地址:中国上海  手机:13564612407                          网站建设中国企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