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谁最先提出‘流派’? 点击数:1236

流派成滥觞,粉丝全武行,

 面对双刃剑,铸者亦迷惘。 

谁最先提出‘流派’?

 (百度越剧吧,宝丽小屋贴 )

   摘录自《上海越剧志》:

   50年代后期,上海越剧院作曲项管森,对上述演员的唱腔进行研究,于1960年5月写出了《越剧唱腔研究》一稿,稿中对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戚雅仙、陆锦花等6人(尹桂芳已调去福建而未列入)的唱腔特点作了分析,称之调“流派”。1962年4月,该稿被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定为“戏曲音乐讲义”油印成册,并在同行中流传。之后,浙江越剧团的周大风则将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尹挂芳、戚雅仙等6人的唱腔,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论述,写成《越剧流派唱腔》一稿,油印成册,1981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因此,越剧六大流派唱腔为同行和广大观众所承认。其后,王文娟、张云霞、吕瑞英、金采风、陆锦花、毕春芳、张桂凤等具有个性色彩的唱腔纷纷形成,于80年代程度不同地受到同行、后继者的模仿和越剧爱好者的传唱。

   摘录自《万紫千红总是春·周大风访谈》:

   关于流派问题,我现在认为,个人特点并不是流派的概念。越剧流派是我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我认为我犯了很大的错误。写了这本书以后,我检讨了好几次,公开讲希望不要提流派了,但是没有用,大家都想走流派的道路,感觉有流派就是好的,没有流派就是不好的。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都不是流派,包括京剧的梅兰芳、尚小云他们,都不是流派,而是个人的艺术特点。

   ————————

   注: 周大风,1923年生,国家一级作曲、研究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仑大碶后洋村周家人。历任浙江省文工团、浙江省歌剧团、浙江省越剧团作曲,《中小学音乐教育》主编,浙江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和浙江分会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作品有《采茶舞曲》,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编为教材,这是中国历代茶歌茶舞至今得到的最高荣誉。著有《越剧唱法研究》、《小学音乐欣赏》等多种专著和论文。

 

友 情 链 接:
寒夜闻柝-中国民族乐派音乐家许如辉 | 上海无名 | 【作曲家许如辉】 | 【上海许如辉】 的视频 | 凤凰无名博客 | 中国戏剧网 | 中国黄梅戏 | 越剧南薇弟子 | 文硕:中国首席娱乐官 | 东方文献 | 许如辉女儿 |
版权所有:遗珠阁  地址:中国上海  手机:13564612407                          网站建设中国企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