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该向前夸一步了!(无名) 点击数:1736

       袁雪芬,该向前夸一步了!

 

             (无名)

 

《央视》11频道【戏园名家】栏目,计划制作60集介绍“戏曲电影”专题片。第一集又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运气未衰。主持人白燕升,也是观众信赖得过的资深戏曲节目主持人!一切都似乎像是不容置疑的完美结合。

    令我们略为感到欣慰的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提到了南薇名字!而且所有话语,由英俊的资深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同志口中说出。不管怎么说,也令人感动到差点热泪盈眶!这仅是针对从白燕升同志口中说出“南薇”两个字而言!

白燕升同志是这样说的:按袁雪芬文集中记载:“该剧是演到“山伯访友”一场,我心灵上一阵阵创伤般的伤痛,不知怎么也抑制不住,我根本忘记了原来的唱词,什么‘今日来了梁山伯,难上又难我英台……’这些句子完全不能表达我当时的情感,于是我自然而然唱出了‘久别重逢梁山伯,倒叫我又是欢喜又伤悲。喜的是今日与他重相会,悲的是我们姻缘两折开’从这次演出下来,就由南薇同志把我们的口述记录下来,并且一次次加以修改”

我说袁雪芬完全说的是谎话!而且谎话都说不好,这四句唱不是祝英台唱的!是幕后合唱!谎话都编不好的人,还能做编剧?太三俗了吧?

我说袁雪芬谎话连篇,你们信吗?请看以下事实:

首先我要问袁雪芬,你在那一场演出中“创造”了这四句有名唱词?

    我们不妨翻开袁雪芬所著【求索人生艺术真缔——袁雪芬自述】(《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袁雷芬自己叙述,不是假的吧?

331页起有袁雪芬演出“大事年表”。

从雪声剧团开始,在大来剧场195353日,南薇为你编导了第一个戏《雪地孤鸿》;

1943614日南薇编导《天上人间》;

1943111日南薇编导《香妃》;

19431227日南薇编导《西厢》;

在九星大戏院时期19441016日南薇编导《新香妃》

 

注意!

1945129日上演《梁祝哀史》署名“袁雪芬重编”;

1945514日上演《新梁祝哀史》署名“袁雪芬重编”“南薇导演”。

 

接下来1945528日南薇编导《绝代艳后》、《天明》《月光曲》《忠魂鹃血》(与苏垣合编)194656日《祥林嫂》《凄凉辽宫月》(合编)《女贼》直至1947820日《山河恋》演於黄金大戏院。

 

注意!

之后,袁雪芬再也没有演过《梁祝哀史》!

请问袁雪芬!你在那一场演出中,“自然而然唱出了‘久别重逢梁山伯,倒叫我又是欢喜又伤悲。喜的是今日与他重相会,悲的是我们姻缘两折开’”?如果是前两场演出中发生的事,【雪声纪念刊】刊登的旧唱词中,也根本没有这四句唱词。谁改了“南薇的记录”?

南薇说,雪声期间,他业已参与改编!

袁雪芬说,南薇只写了一篇《祭文》,其余都是她们的。

即使全部是“袁雪芬的”,也与【人民文学】发表的南薇改编本相差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久别重逢梁山伯……”四句也不是祝英台的唱词,而是幕合唱的唱词。

接下来便是大上海电影院、九星大戏院、兰心大戏院时期。

大事年表中再也没有《梁祝哀史》演出记录!

 

在该书110页未,袁雪芬写道:“只是我对继《珊瑚行》后的《金枝玉叶》《月下老人》《新梁祝哀史》几台戏很不满意,总感到这期演出缺之新意和创作精神……”

袁雪芬这里说的是“大上海电影院”三个月演出之往事。表中所列如下:

1948918日演《珊瑚行》田汉编剧、南薇导演;

19481012日演《金枝玉叶》吕仲编剧、应云卫导演;

1948119日演《月下老人》南薇编剧、吕仲导演。

这是“大上海电影院”演出三个剧目。为什么偏偏漏了《新梁祝哀史》?袁雪芬在“大上海电影院”演没演过《新梁祝哀史》?还是故意漏写!?

 

 

 

 

 

连与她曾打过侮蔑名誉官司的“冯玉奇”都没有遗漏。为什么偏偏遗漏如此重要的《新梁祝哀史》呢?那我就告诉你真相吧!从“大上海电影院”演出开始,《梁祝哀史》正式标明它真正编剧是南薇了,而不是雪声剧团班主“袁雪芬重编”了!而且南薇在《梁祝哀史》首创用合唱形式!范瑞娟在《越剧改革功臣》一文中写道:“……例如当今的越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乃至新编的京剧,为了表达、衬托或强化剧中主题、某些场合的情景和气氛,以及演员表演上的内在感情,经常采用“幕后群声合唱”这种表现手段,可是很少有人记得或知道这一艺术表现手段的创始者是南薇。19455月他在自编自导的一出宫庭历史剧《绝代艳后》中启用电影旁白式的“幕后合唱”,效果极佳,深为观众赞赏,以后常被采用并有发展,一直流传和延用至今,是不少艺术家们欣赏的表现手段。”

“小别重逢梁山伯……”本是楼台会的幕前合唱!袁雪芬,你在那一次演出中“随口创作”了这四句合唱?南薇什么时侯记录过这四句合唱?难道“合唱”也是你发明的?以前你不是说是成容记录的?如今怎么又说是南薇记录的?想想清爽,不要再以讹传讹,患碍他人了!

    南薇改编《梁祝》曾“八易其稿”,也就是说经过八次完整的、全面的修改,与你袁雪芬一点关系也没有!自东山越艺社、抗美援朝捐越剧界飞机义演,都已署名南薇!看看吧!

 

 

 

你“袁雪芬口述”署名什么时侯开始的?60年代!那时南薇在作什么?为什么不把处理南薇韩义的决定书之类解解密!

我真不明白,作为一个演员,你已被称为表演艺术家了!还要抢顶“编剧”头衔,难道头上会多一圈光环?不要再误导下一代,不要再歪曲历史了!

友 情 链 接:
寒夜闻柝-中国民族乐派音乐家许如辉 | 上海无名 | 【作曲家许如辉】 | 【上海许如辉】 的视频 | 凤凰无名博客 | 中国戏剧网 | 中国黄梅戏 | 越剧南薇弟子 | 文硕:中国首席娱乐官 | 东方文献 | 许如辉女儿 |
版权所有:遗珠阁  地址:中国上海  手机:13564612407                          网站建设中国企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