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姜争峰之我见 点击数:1054
郭姜争峰之我见
 
阿 泰
 
 
    前一阵子,相声界两位大佬掀起一场舌战,至今余波未了,成了对壘之势,互不相让。网友粉丝推波助澜,煞是热闹。至於某些别有用心者,借此宣泄恩怨,採取一些愚蠢的举措,将原本可以容得各家争呜的话题,化作了悪心他人的闹剧,实在是唸歪的经唱走了调吃错了药,甚为不智。
    郭德纲与姜昆,都是我所喜欢的相声演员。一个是江湖豪杰,一个是武林盟主。表面上所争的无非是相声艺术属性,是高雅还是三俗,是回归相声娱悦观众的自身特性,还是让相声担负起寓教于乐责任,争论的内容无可厚非。
    三俗的帽子是抛向郭德纲的,郭德纲在自己相声节目中,也往往用三俗调侃自己。
    我先来说说这个俗字。
    三俗,低俗,粗俗,庸俗,一直是文人学士贬低民间文艺的常用词,这顶大帽子古已有之,並不新鲜。但已往也有人为之持不平观点。在一片杀伐声中大声疾呼,为之正名。我说的是郑振铎先生。他写了部《中国俗文学史》,将被正统文人所轻视丶蔑视的诸如弹词小说之类俗文学作品,提高到尽可与荷马诗史相媲美的高度来加以评价。至於戏曲丶曲艺更是历来被看作不入流,豋不了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要不是明朝出了位臧晉叔,编纂了部《元曲选》,恐怕元代戏剧鼎盛时期大量佳作都会散失殆尽。中国是个出史书最多的国家,偏偏就沒有人去修部戏剧史。到了清末民国初年,出了个大学者王国维先生,他写了篇《宋元戏曲考》,才为戏曲扬名立万,总算让戏曲验明正身,用不着再用杂剧丶院本丶传奇之类模棱两可的称呼,从此有了个正式名谓--戏曲。令人寒颜的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戏剧史,不是中国人写的,而是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所写的《中国近世戏曲史》。
    雅俗门第差异,本不该作为褒贬的标准。再说大俗即大雅,早已是无可争辩的铁律,《西厢记》便是一例。几百年传唱,声誉不哀。这当归功於     《西厢记》的大俗即大雅,雅俗共赏,人人皆宜。《西厢记》的遣词造句,多用当时民间口头语丶俚语丶俗语,非常接地气,而且生动传神。
    回过头来说说相声,按郭德纲的说法,它发轫於咸丰道光年间。就其形式仍至内容特性来说,唐朝的”参军戏”也极为相似,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对口相声”。若说”单口相声”,难免要提提东方朔。不过东方朔的”单口”是说给汉武帝听的,应该属於宫庭文艺,虽说是高雅艺术,却明明又是股俗流,算不得是相声源流。当然更不应该強求后世的相声艺人承认它们是相声的祖庭。但相声无论你如何摆弄,总离不开它接地气的”俗”性。
    相声常被人贬作天桥撂地滩的玩意儿,因此,俗即是相声的特性。若归类於文学体裁,充其量也只是个俗文学。而姜昆的相声硬是要拨高它价值,易俗为雅,化腐朽为神奇,将其成为高雅艺术,也无不可。相声有了脚本这也是一大進步。特别在新中国建国以后,出现了像”买猴”丶”开会迷”这些新创作的作品,这都是有新文艺工作者参与的结果。而姜昆这一代相声演员的出名,多数是依赖央视春晚的电视效应,而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是有创作人员在构思编写,都不是艺人随口发挥而成,如果没有写手創作,这些幕前的表演演员,有几个能独立完成一段完整的相声演出。再说此类演出,要求极为严格,主题内容,甚至连时间都有严格规定,三审五定,这就难免制抑相声的发展。题材的选擇,包袱的形成,往往让人觉得会有捉襟见肘丶江郎才尽的感觉。
    相声回归剧场,是德云社提出的口号。德云社,从狼狈得只为一个观众演出的窘态,到今日在北美滿坑满谷大满贯的成功演出,这是破天荒的成就,不说绝后,也是空前。我们不能无视德云社存在的历史意义!
    候宝林丶马三立丶刘宝瑞,之所以被人称为大师,不仅他们有传承,更重要的是创新。他们有各自创作的代表作品。在音乐界圈子里,歌唱家和音乐人是有区别的。这几位大师,就是相声界的”音乐人”。
    郭德纲就属於相声界的”音乐人”之类人物。我应该说也是”纲丝”吧,很长一段时间,晚上睡前总要听几段郭德纲相声,否则难以入睡。郭德纲熟悉传统,在整理传统相声方面,成绩斐然。不仅有《文武双全》《红白喜事会》《大话刘罗锅》等根据传统相声《文章会》《大保镖》《官场斗》等推陈出新而成的段子,还创作了《我这一辈子》《我要上春晚》《我要幸福》等一系列独創的新作品。
    郭德纲天资聪颖,多才多艺,不仅唱得一口京腔京韵的太平歌词,大鼔单弦,评剧梆子,巫师招魂,僧道唸经,小贩吆喝,无所不能,尤其杨四郎一声”叫小番”,声遏行云,响彻天庭,令人叹为观止。再观近期德云社录像,郭德纲每每上场,三言两语,就立马引来个滿堂彩,轰热了整个剧场。细听这平平常常的三言两语,又非出奇的包袱,为什么会产生出奇的效果。追其原因,只能说他与观众已然息息相通,心有感应,他与观众已然可以在空灵之中融汇一体,稍一拔动,便能起到翻江倒海的共鸣效果。这种神奇的感召力,说明他的技艺己趋於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一层次,常人难以企及。
    郭德纲从不避谈相声的俗,旁人強加其身的三俗,他也能一笑而纳之。再说他的众多段子,也不见得有多三俗。我只记得有个返场小段,讽喻一个瘸腿的街妓招客的笑话,算不得什么黄段子。至於给人影响,恐怕也只有一声叹息,解放初早已絕迹的娼妓,如今怎么又死灰复燃了!流毒仅此而已。
    所以,说郭德纲三俗,並非是真正的批判,而是一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诬构。
    相声是万万不可以脱俗的。这就象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正因为它俗,才会让生活在俗事缠身中的平头百姓对它产生亲切感,才会让观众死心塌地化几百块钱到剧场来寻欢买笑,听上几段德云社的相声。郭德纲将庙堂上气息奄奄的相声回归到人皆可买票观看的剧场,让相声起死回生,焕发青春魅力,单凭这一点,也应大加赞赏才对。用不着不择手段来打压一个有功於相声事业的有功之人。
    至於有些人借办某位大师纪念演出,而有意识地排斥与郭德纲有好感丶有关联的艺人;或凭借师承关係欲致郭德纲於相声门墙之外;或凭借一两段相声稍许成功就跃跃欲试与郭德纲一争擂台台主者,我就没此精力置评了。不过我还是赞同相声界能来个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让广大观众时时刻刻笑口常开。
    当着心里明白的观众,耍弄一些小儿科的心机,我看就省省力吧。除了暴露自己狭隘的心胸,也起不了太大作用。
 
友 情 链 接:
寒夜闻柝-中国民族乐派音乐家许如辉 | 上海无名 | 【作曲家许如辉】 | 【上海许如辉】 的视频 | 凤凰无名博客 | 中国戏剧网 | 中国黄梅戏 | 越剧南薇弟子 | 文硕:中国首席娱乐官 | 东方文献 | 许如辉女儿 |
版权所有:遗珠阁  地址:中国上海  手机:13564612407  沪ICP备09000149号                        网站建设中国企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