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炳二泉映月联想到道藏的一些琐记 点击数:1680
从阿炳二泉映月联想到道藏的一些琐记
阿  泰
    前几天转了一篇有关著名作家陆文夫未了夙愿,即想写一篇真实的瞎子阿炳传记文章的散记。一口气读了几遍,想像起这位二泉映月的作曲家凄凉的身世,不胜唏嘘。
    阿炳生前是一位道士,解放初,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二人从天津来至无锡,录了《知心客》等几首曲子,不久便与世长辞。人们往往惋惜没有及时搶救阿炳心中的民间乐曲的稀世珍品。这里其实有一个隐情。阿炳熟悉的乐曲,应该都属於道教音乐,通常称为《道藏》。正如佛教音乐被称作《梵唄》。
    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南薇正准备设立一个文化公司之际,他曾说起他的一个心愿。在落实恢复中国作家协会之前一段时间,他曾在苏州文化局一个创作组工作,不仅为苏州滑嵇剧团执导了滑稽戏《对象》,还为苏剧创作了大型历史剧《苏州五丈夫》。期间还接触了一批散落民间的道士,他们个个都精通丝弦乐器,本来还有二十几个,近年来已仙逝过半。这些硕果仅存的丝弦高手,均能演奏《道藏》,由於没有乐谱,全凭师傅传授,相互默契,尚能演奏300来首曲子。如果不及时搶救,恐怕会全部失传。他很想出点钱,请他们录音下来,整理成谱,以免灭顶之灾。可惜未能如愿。今天再要去寻觅这些民间音乐高手,只怕都已仅存荒丘野塚了。
阿炳心中縈绕的旋律应该与《道藏》音乐有血缘关係,至少,我有这样的感觉。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不同於佛教丶天主教丶基督教丶伊斯兰教,均是从域外传入中土。解放初由於对反动邪教的清除,道教也一度式微。道教的活动几乎绝迹。道教的庙宇,如苏州玄妙观,各地城隍庙,不是当下旅游业勃起,这些宗教古迹恐怕早已岌岌可危。记得1960年,我曾隨单位领导访问过齐云山,信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值得记上一笔!
 
 
   
    当年我在芜湖专区交通局工作,由於汽油匮乏,许多汽车都改装成木炭车。於是有许多民工在深山老林里砍树烧炭。春节期间,局领导组织了文艺小分队为烧炭民工慰问演出。我便隨团演出。在祁门演出结束后囬屯溪途中,路过齐云山。带队书记为了鼓励士气,让大家登山一遊,於是就有了遊山的一段机缘。
 
    齐云山在渔亭附近。豋山口是一个小镇,徽式建筑的小镇並不喧闹,寂静中透出一股秀气,山路口立一巨碑,上写天下第一名山。当时我曾想,这算那一门子名山,口气倒还不小。
    上山的小道铺着石板,算不得崎岖,少有曲径。石板光洁润滑,似乎显得久经滄桑。两旁古木森森,凉气袭人。走来不觉吃力。豋至半山,发现三面峭壁,一面悬崖,俯身望去,顿感头晕目眩。领队的那位书记,唤了我和一位秘书两人,让我们从悬崖上下去。悬崖陡壁,看着心里都发毛,谁敢举步下去。书记呵呵大笑,说当年打游击时,此类崖壁直上直下,尋常得很。我与那位秘书面面相觑,虽是一句戏言,却真让我吓出一身冷汗。
    站在山崖之上,举目眺望远处,见一山犹如一柄宝剑直插云端,更奇妙的剑峰一般尖的山顶上,竟还有一座石牌坊似的楼台,在彩云笼罩之下,显得格外壮观奇特。
 
   
    囬首身背后的峭壁,突然发现十余个像舞台一样的石窟。里面有许多尺把高的雕像,只可惜尽是缺臂断腿,很少有完整的。这些神道塑像色泽斑驳,石窟上方,座座被香烟薰成墨黑,可见往昔香火之盛。
 
   
    一拐弯,豁然开朗,迎面一座宏伟的三清大殿,足足有二十来米宽,琉璃瓦屋顶熠熠生辉,只是殿内冷冷清清,不闻钟鼓喈喈,不见香烟渺渺。偏殿一侧,似有人砌个小灶,用柴火作炊煮水。看他们衣衫古朴,不像寻常居民,秀眉俊目,仙骨翩然,像是留守的道姑道士。
 
   
    据称此山又称“白岳” ,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曾赞誉它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号称拥有36座奇峰,72处怪岩,峰峰入得画卷,岩岩皆成胜景。山奇,石怪,水秀,洞幽,构成齐云山“洞天福地”。 只是当时学历尚浅,不解山水妙趣。
    我只是粗浅一遊。即便是道教圣地,也已是一片断壁残垣,沉寂在荒山野林之中。
    道教中的道士多半善於吹箫拉弦,弹拨乐器。最早越剧团里的琴师,有不少是从道士转业而来。所以阿炳那样人物,解放初期並不少见。
    佛教宣导教义,讲叙佛教故事,有变文传世,敦煌石窟留存的变文不少。唐代以后,变文被禁。所以幸留文字,曲谱早已失传。
    道教则不然,道教在给亡人做道场的时候,花样经还是蛮丰富多彩的。不仅吹拉弹唱,而且道士们还善说各类笑话段子。我在解放前夕还见到此类形式的道场。两三张八仙桌联成一席,道士们分列两旁,钟磬齐鸣,玉笛丝弦,一边弹唱,一边说说段子,足足可以闹上四个多小时。道士们竭尽所能,旁观者乐此不疲,兴致盎然。与佛教的道场全然不同,多了许多亲民的氛围。
    那篇回忆文章,还谈到“录了《知心客》等曲子”, 其实《知心客》的基本旋律与二泉映月的曲调,有一种似曾相识的韵味。香港电影《三笑》中,曾多次引用过《知心客》曲调。在秋香稟告二奶奶时,就以《知心客》曲调唱过:
    “云岩殿,拜坛前,一笑谁知把祸牵!就这样他卖身书僮变,哎呀,他是存心来纠纏!哎呀哎哎呀,哎呀,那件事儿怎敷衍?
    态轻盈,人俊俏,半儍半呆惹人笑!谁料他这无赖会钉梢,哎呀,早知如此不该笑!哎呀哎哎呀,哎呀,可恨我二笑连三笑。”
 
    但作文者没有提明当时所录阿炳演奏的曲子中,是不是就是《知心客》,或者与二泉映月没丝毫关係。了解的人应该还有许多。本人只是臆测,不足为凭。
    但就散失的《道藏》音乐而言,应该包含着许多民间小调,这是毫无疑义的。它应该是我们民族音乐的不可或缺的精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希望有识之士能於以关注,做些搶救挖掘工作。但愿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友 情 链 接:
寒夜闻柝-中国民族乐派音乐家许如辉 | 上海无名 | 【作曲家许如辉】 | 【上海许如辉】 的视频 | 凤凰无名博客 | 中国戏剧网 | 中国黄梅戏 | 越剧南薇弟子 | 文硕:中国首席娱乐官 | 东方文献 | 许如辉女儿 |
版权所有:遗珠阁  地址:中国上海  手机:13564612407  沪ICP备09000149号                        网站建设中国企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