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
人民网北京2月15日电 “为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文化产业‘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即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现代文化市场、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在今日举行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15日正式对外公布。《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今日下午举行。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志军;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之鑫;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介绍了各自部门落实规划纲要的思路和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重点介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和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问题。
朱之鑫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强劲复苏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为此,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已明确提出,要将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大家都知道文化产业具有消费空间大、产业能耗低,相关带动性强的特点,加快其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
为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文化产业“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和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在重点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制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物质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
(二)培育现代文化市场: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在流通方面,要加快发展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打造交易平台,健全中介服务,支持文化物流基地等文化产品的流通网络建设。在消费方面,着力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建设,通过支持中西部地区影院建设、全国演艺院线等增加文化消费平台,鼓励文化消费。
(三)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扩大文化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支持和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国家将鼓励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规模,推动开拓国际市场,逐步改变主要文化产品进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并扶持重点文化企业的海外发展。 也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能够对我们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积极的报道和宣传。